搜索"
费穆",找到
10 部影片
电影
正片
1936
/中国大陆
/ 剧情片
某山村长年为狼患滋扰,小玉(黎莉莉饰)的哥哥、赵二的儿子、李老爹、刘三夫妇的儿子接连被恶狼所害。众人有心除害,然迷信的茶馆老板赵二却认为狼有山神护佑,打不尽、杀不绝,贸然行事还容易触怒神灵。由于人们的纵容和恐惧,狼害愈加严重,甚至光天化日之下冲入村中伤人。人们忍无可忍,在小玉、刘三(刘琼饰)和老张(张翼饰)的带领下,团结起来上山打狼。蓝苹在影片中出演刘三妻子一角,在某场戏时,曾用力过猛一脚踩空磕掉两颗牙齿。拍摄期间不满戏份过少,曾逼迫费穆加戏,“费穆被她纠缠得烦了,不得以加了几个在灶前用柴火烧饭、在家里干杂活的镜头——引自《电影的踪迹:中国电影文化史评》”。©豆瓣
电影
正片
2020
/美国
/ 爱情片
故事紧接着上一部展开。拉拉(陈东兰LanaCondor饰)和皮特(诺亚·森迪尼奥NoahCentineo饰)总算是互相坦白了感情走到了一起,他们两人都兴致勃勃的准备迎接在一起之后的第一个情人节的到来。对于这对初来乍到的小情侣来说,之后两人所要经历的一切对他们既是享受也是挑战,从来没有过类似经验的拉拉内心里难免充满了忐忑。
电影
HD
1948
/中国大陆
/ 爱情片
1948年前后,中国某个平常的遍处皆是断垣颓壁的南方小城里,年轻少妇周玉纹(韦伟饰)与生病的丈夫戴礼言(石羽饰)过着索然寡味的日子。战争不仅令礼言失去了家产,也使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念。而玉纹每日做的...
电影
高清
1948
/中国大陆
/ 爱情片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士人程鹏举和少女韩玉娘被金兵俘虏,发配到张万户家为奴,并在“俘虏婚姻”制度下结为夫妇。玉娘鼓励丈夫逃回故土,投军抗敌。她在丈夫逃走后,历尽磨难,流落尼庵,辗转重返故国。程鹏举因抗金有功,出任襄阳太守,后赖一鞋为证,得与玉娘重圆,但玉娘已卧病不起,憾然而逝。《生死恨》剧本是根据京剧剧本重加整理而成。原剧本36场,删为19场,结局由团圆改为死别。《生死恨》较梅兰芳过去所拍的影片,各方面均有进步。他的圆润唱腔,优美身段,富有内心感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在银幕上别具魅力。特别是洞房、尼庵、夜诉、梦幻等场,表演深刻,传达了人物心理和性格。影片用16厘米彩色影片摄制,再放大成35厘米标准影片。又因摄制时灯光不足,色温不稳定,缺乏拍摄彩色片的经验,以致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但它却是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电影
正片
1948
/中国大陆
/ 剧情片
1948年前后,中国某个平常的遍处皆是断垣颓壁的南方小城里,年轻少妇周玉纹(韦伟饰)与生病的丈夫戴礼言(石羽饰)过着索然寡味的日子。战争不仅令礼言失去了家产,也使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念。而玉纹每日做的,是在早晨出门买菜、给礼言抓药,在城头踱步好大一会后伤神地复回到家中,将药丢于他时与他对话不过三两句,剩下大半时日,是坐在妹妹戴秀(张鸿眉饰)房间绣花独自喟叹——除了早晨出门徘徊的城墙头,这是她认为的小城唯剩的有生气之地。章志忱(李纬饰)的到来打破了死气沉沉的一切。他是礼言昔日好友,却也是玉纹的旧时情人。
电影
正片
1935
/中国大陆
/ 剧情片
一个久别家乡的浪子(尚冠武饰),在老父弥留之际归来。由于老父的遗训,要他担负起抚养妻儿的责任,并将天伦之爱推己及人,使他幡然觉悟。20年后,他自己成了老人,其子(张翼饰)高官厚禄,终日与其媳(黎灼灼饰)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忘了为父母之责。在儿子为他举行的豪奢的寿筵上,他望着窗外饥寒的穷人,潸然泪下,乃与老妻(林楚楚饰)携全家迁往乡间,筹办慈善机构,收养孤儿寡老。不久,儿子因不惯乡村生活,决然携妻儿离去,女儿(陈燕燕饰)因钟情于嫂子的表哥,也悄然出走。又过许多年,孙子(郑君里饰)成家立业,为克尽孝道,与父母多次争执,偕妻回到祖父身边。出走的女儿也因被遗弃归来。老人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孙儿为救祖父,擅自动用慈善机构经费延医诊治,使老人病情有所好转。儿、媳亦于此时回来探望。老人遂于全家团聚时宣布由孙儿主持慈善机构工作,不料交代帐目时发现其擅用经费事,于是又当众宣布并撤销委任。老人临终时,又将其父遗言告诫子孙:“把对个人的爱推及于人类”。
电影
正片
1937
/中国大陆
/ 剧情片
《联华交响曲》的第一个故事《两毛钱》更像是之前张石川的长片《压岁钱》的短片缩影,通过一张两毛钱的纸币流通对照出当时生活贫富悬殊的状况。第二部作品《春闺断梦》体现出费穆导演的大师潜质,影片描写的是两个女人的梦境,强烈的光影效果、逼人的角色造型以及夸张的画面构图都让人感到明显的表现主义气息。由沈浮导演的《三人行》则是风格鲜明的底层生活喜剧。《陌生人》、《月下小景》及《疯人狂想曲》都是描写抗日的影片,却风格迥异,或直接或寓言,或激昂或悲伤,体现出导演不同的创作取向与个人表述方式。由商业片名导朱石麟拍摄的《鬼》虽然在题材上略显老套,其有条不紊的叙事节奏与玄机铺设却非常适应这类惊悚片的模式。最后一部是蔡楚生的《小五义》,影片以寓言的手法表现出当时中国的抗战形势,其组织了大量儿童演员的高潮段落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兴奋,算是为整部“交响曲”压了一个好轴。
电影
正片
1940
/中国大陆
/ 剧情片
從1937年11月底上海淪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止,曆史上稱為「孤島」時期。那時期的上海租界,政治環境極其險惡,張善琨以古裝片《木蘭從軍》(1938)借古喻今,轟動一時,掀起了古裝片的熱潮,但很快就被大量粗制濫造的才子佳人民間故事古裝片所替代了。在孤島影壇的一片混沌中,費穆和民華公司主持人金信民、童振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去拍攝《孔夫子》,可說是眾醉獨醒,逆流而上。《孔夫子》是民華的創業作,影片沒有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戲劇性,倒處處透露出悲愴的情懷,作品中的孔子身處衰世,先後困於奸亂,絕糧陳蔡,弟子死難,家人凋零,落得孑然一身卻仍與世抗衡,節高氣傲。《孔夫子》絕不是一套討俏的電影,在華語電影大片橫行的今天,費穆在「史」與「劇」之間的思考、對電影美學方面的探索,尤其顯得難能可貴。《孔夫子》雖然攝於上海,卻原來跟香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1938年,金信民、演員張翼和導演費穆等都因走避戰難暫居香港而結緣,《孔夫子》的拍攝念頭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孕育出來的。大半個世紀後,竟又在香港發現了《孔夫子》的硝酸底片,彷佛冥冥中註定。中國/1940/黑白/35mm/國語(缺少部份聲本)/中英文字幕/87分鐘/(另加9分鐘零碎片段)